「您好,我学过急救,可以帮助您吗?」
原文发表于 知乎专栏。
我跪在教室的一角,安静地端详横躺在面前的人偶模型。模型真人比例,只有上半身,裹着单薄的拉链开衫,脸上不甚清晰的五官轮廓,看不出他内心是否和我一样紧张。身旁的老师突然一声令下:「开始!」我立即竭力搜索脑海中的所学,一边口述,一边按部就班地行动起来:「首先,确认环境安全。」……
此时此刻,我正在参加急救(first aid)考试。
中国法律 规定,我离开医院超过两年,已经丧失了直接重新执业的资格。然而,我颇不甘心,总想着能够继续为患者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。恰好之前医院的同事告诉我,她现在任职的外资诊所,开展了美国心脏病协会认证的急救课程,面向社会无医学背景人士授课,还发放认证证书。
创立于 1924 年的 美国心脏病协会(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, AHA),是全美历史最悠久、体量最大的,致力于心脏病、卒中防治工作的志愿者组织。该组织顶尖的成就之一,便是起草、出版了一系列急救指南标准。除了面向医疗专业人士的基础生命支持(basic life support, BLS)、高级心脏生命支持(advanced cardiac life support, ACLS),他们也鼓励非医学专业的社会人士,积极参与现场急救,并为此设计了名为「Heartsaver®」的认证课程。
拿到手的中文教材,依据 2010 年版指南标准编写,其实后者 2015 年作了修订,中文版仍在翻译之中。我第一时间浏览了目录,完整的课程分成五部分:
- 急救基础:施救者职责、安全等;
- 内科急诊:气道梗阻、心脏病发作、晕厥、低血糖、卒中、休克等;
- 外科急诊:肉眼可见或不可见出血、创伤、骨折、烧伤等;
- 突发环境事件:叮咬伤、高低温所致急症等;
- 心肺复苏(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, CPR)和自动体外除颤仪(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, AED):成人、儿童、婴儿各年龄段的手法。
内容基本涵盖了常见的急症类型。即使对于我这样具有专业背景的学员,由于我从未系统接触过急诊工作,而相关标准每隔几年又更新一次,因此有机会全面、详细地重温一遍,同样大有裨益。
整套课程需要占用一天时间,费用 800 元。令我惊讶的是,确实有不少来自各行各业的人报名,包括医院护士、学校老师、患者家属等,虽然大家的动机各不相同。其中一位酒吧员工被问及参加原因时,讲述了客人在店里突然发病,无人急救,只能眼睁睁看着他过世的故事。他末了慨叹:如果当时有人上前急救,这条生命的结局大概便不一样了。
课程的形式为观看 AHA 拍摄的培训视频,拥有专门资质的讲师不时暂停,展开讲解。同时配发教材,供平时阅读复习。CPR、AED 部分,则备有专门模型练习操作。最后,学员必须通过书面考试,以及一系列操作考试,全部合格者,方能获得名片大小的 AHA 认证证书,可以插入钱包随身携带。
Heartsaver®(中文译为「拯救心脏」)课程给我最大的感受是,真正的平民化,或者努力地追求平民化。这不仅仅表现在教材遣词的简单易懂,绝少专业术语,也体现在内容范围的精心选择上,毕竟向非医学专业人士传递专业信息时,如何尽可能减少误解,避免「业余」施救者对患者可能造成的不必要伤害,是现场急救流程中无法忽视的问题。
仅以休克一节为例,课程采用了极其精炼、简短的篇幅介绍每种疾病的定义、原因、表现,基本不涉及任何医疗知识,并尽可能简化急救步骤,防止施救者判断失误,对患者造成额外伤害。事实上,AHA 近年来的许多标准更新,目的都是改进具体操作的容错性,如单纯胸外按压的心肺复苏。
当然,这样的简化可能带来一些问题。譬如心脏病发作时口服阿司匹林,教材指定的剂量为「2 片低剂量阿司匹林或 1 片常规剂量阿司匹林」,中国学员未必理解,因此讲师暂停视频,给了具体数值。此外,学员应当系统学习全部内容,才能保证正确运用知识。上文阿司匹林的例子,急救时应首先排除「阿司匹林过敏」、「严重流血」、「卒中症状」,如果未接受过相应培训,难免发生给药错误。
其次,课程极为强调对个体的尊重,无论施救者或患者:施救者自始至终必须关注自我保护,而患者则应当保留拒绝接受急救的权力。薄薄一百余页的册子,充分展现了现代医学伦理对生命的敬畏之心。
我一直坚信,这样的急救课程,无疑是世界上性价比最高的课程之一(或许连「之一」都没有)。因为它可能帮助我拯救一条生命,我的家人,我的朋友,哪怕一个陌生人,其中获得的满足感恐怕也绝不亚于工作中的任何成就。现在,我的口袋里总是揣着认证卡片,一旦遇到需要帮助的人,又可以勇敢地冲上前去:「您好,我学过急救,可以帮助您吗?」——尽管这样的情形最好永远不要发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