迄今对我影响最大的十本书

冰桶挑战」如火如荼的时候,一场名为「冰书挑战」的活动也在悄然兴起。其实两者除了「点名」这一特征外,并无任何相似之处。后者要求被点名者列出对自己影响最大的十本书,然后再点另外十人。

Allen 君点名,得以回顾近三十年来翻阅过的厚书薄册。其实我远不如 Allen 君好书,以前偏好情节曲折、惊心动魄的小说,现在虽然涉猎广泛,但工作繁重、生活慵懒,一本书撂在案头,通常个把月才能读完。所以参加这类活动,自觉惶恐,不足之处还望诸君指教。(以下排名不分先后)

  • 《天生就会跑(Born to Run)》,Christopher McDougall 著。村上春树说:「因为痛苦,正因为刻意经历这痛苦,我才从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活着的感觉。」McDougall 说:「跑步是一种独特的体验,它融合了人类的两种原始冲动:恐惧与快感。无论是害怕了还是快活了,我们都会去跑步。既是奔跑着逃开不幸,也是奔跑着追寻幸福。」跑步大抵如是。
  • 《往事并不如烟》,章诒和著。历史的洪流汹涌而至,竟找不到容得下一张书桌的地方。无论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,清闲散淡的公子雅士,抑或执笔如刀的文人骚客,最终仍逃不出人性的幽微曲折。那些风光云影,并不如烟,可以沉默,却难以忘却。
  • 《枪炮、病菌与钢铁 : 人类社会的命运(Guns, Germs and Steel: The Fates of Human Societies)》,Jared Diamond 著。如果「我们从何而来」不是一个哲学问题,那有可能是一个地理问题。作者身为演化生物学、生物地理学专家,从地理角度出发,试图揭清有助于历史最广泛模式形成的环境因素。证据充分,逻辑严谨,论证合理。
  • 《中国哲学史大纲(上卷)》,胡适著。胡适未竟之作,却「开时代风气之先」,足窥其学者作派。「中国人作史,最不讲究史料。神话官书,都可作史料,全不问这些材料是否可靠」——于是开卷先正治史之法,态度刚直。后文旁征博引,考据完备,逻辑清晰,更不忘与西方哲学理论切磋比较。
  • 《上帝掷骰子吗 : 量子物理史话》,曹天元著。回到 19 世纪末、20 世纪初,目睹踌躇满志的年少天才,闯入人迹罕至的未知境地,探索纷繁缭乱的物理变革——几乎不可能要求一本科普作品给得更多,何况书中讨论的是匪夷所思、艰深晦涩的量子理论。
  • 《我就是想停下来,看看这个世界》,陈宇欣著。我在豆瓣上给本书打了三星,却不影响我因此对斯瓦尔巴德岛、西伯利亚铁路的无限神往。也许有一天,生活将磨平我的棱角,但愿心底依旧能够保持「说走就走」的梦想与渴望,这大概也是一些人的青春之源。
  • 《金瓶梅》,兰陵笑笑生著。字节社版本,具体校本不详。百回鸿篇,千古「奇」书,人物白描却浓墨重彩,市井官场叙述细致入微,更兼作者言微义大,稍加推敲难免寒心彻骨,久久不能平复……最后提醒一句:「淫」者见「淫」。
  • 《苏菲的世界(Sophie’s World)》,Jostein Gaarder 著。西方哲学史启蒙读物,虽为启蒙,内容却毫不浅薄。女孩苏菲在神秘导师的引导下,从古希腊到康德,从祁克果到佛洛伊德,与先哲们一同思考人类的终极问题,直至发现自己也置身于哲学思考之中。向所有女生推荐本书,如果还没有读过的话。
  • 《百年孤独(Cien años de soledad)》,Gabriel Garcia Marquez 著。马尔克斯留下太多脍炙人口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,本书堪称代表作品。书中人物众多,关系复杂,生活在一个延续百年的家族之中,似乎热闹,却又仿佛各自生存于自己的世界,无不流露出悲凄苍凉的无边孤寂。偶尔重读叔本华的「孤独论」,总会觉得世界的归途便在其中。
  • 《基督山伯爵(Le Comte de Monte-Cristo)》,大仲马著。一切的一切,尽归本书的最末一句:「人类的一切智慧,就包含在这四个字里面:『等待』和『希望』。」「沉舟侧畔千帆过,病树前头万木春」,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?

行笔至此,大吃一惊,不知不觉凑足十本,脑中还有数本不及落纸,比如钱钟书先生的《围城》,比如何伟的《甲骨文(Oracle Bones)》……其实多数为通俗作品,既不艰深,也不会太费时间,感兴趣的朋友有机会可以找来一读。至于活动点名,我向来坚决不从,愿效仿者领了任务自己去便是。

评论